首頁 >快訊 >

非洲的暴君獨裁者多伊,死得究竟有多慘?薩達姆都比他體面

1990年9月9日,在利比里亞一個空曠的廣場上聚集了許多群眾,而被他們團團圍住的則是他們的總統(tǒng),多伊。

只見多伊渾身赤裸地躺在擔架上,身上布滿了被人鞭打虐待的痕跡。

然而面對這樣的情形,利比里亞的群眾竟然發(fā)出了陣陣的歡呼聲,并且還大聲喊著:“多伊,死得好!真是太好了!”

一個國家的人民,居然高聲歡呼總統(tǒng)死得好。

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多伊又犯下了怎樣的罪過,竟然會接受這樣的懲罰?

血腥政變后上任總統(tǒng)

1951年,多伊出生在利比里亞第一大土著民族,克蘭族的一個普通農(nóng)民家庭當中。

早年,多伊曾經(jīng)在理查森浸禮會的初級中學當中念書。

到了他18歲的時候,多伊選擇放棄讀書,并選擇參軍入伍。

多伊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,主要是因為當時利比里亞的局勢實在是太混亂了。

利比里亞的原意為“自由之地”,是19世紀上半葉時期,美國遣返黑人奴隸的場所。

并且,在1847年的時候獲得了獨立。

獨立后的利比里亞,便開始效仿美國模式開始建立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。

可以說,利比里亞是在亦步亦趨地模仿著美國,就連國旗的圖案都和美國的極其相似。

不僅如此,整個國家由美裔利比里亞人中的寡頭集團把持著,他們不僅壟斷了利比里亞的政治和經(jīng)濟命脈,甚至還多次鎮(zhèn)壓原住民的起義。

這樣的做法,也就導致了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族群,對美裔利比里亞人統(tǒng)治階層強烈的怨恨和敵意。

同時,也造成了利比里亞這個國家的二元式的社會結構,整個社會會處于分裂和對立的狀態(tài)。

利比里亞原住民所居住的地方,成為了統(tǒng)治者的搖錢樹,所有的財富和資源都在源源不斷地流向國外一些大公司和統(tǒng)治者的口袋當中。

而那些原住民則要忍受著多重壓迫,他們的土地不僅被人侵占和剝奪,沒有任何的政治權利可言,甚至還被強迫充當奴隸式的勞工。

到了1979年4月的時候,由于受到當時石油危機的影響,利比里亞的經(jīng)濟狀態(tài)持續(xù)低迷,利比里亞的現(xiàn)任總統(tǒng)拓爾伯特突然宣布,要提高整個國家大米的價格。

這個消息一出,許多平民直呼自己活不下去了,他們本就貧窮,如今大米的價格高得離譜,他們根本就沒有錢財再去買了。

在這種情況下,憤怒的利比里亞群眾紛紛走上了街頭示威游行。

但卻遭到政府軍隊的血腥鎮(zhèn)壓,造成了500人的傷亡。

就在時局如此動蕩的時刻,已經(jīng)升任為部隊軍士長的多伊,決定帶領自己手下的十幾個人展開一場政變。

在1980年4月12日的晚上,多伊帶著自己的十幾名親信趁著夜色,悄悄潛入了總統(tǒng)府當中。

整個過程當中,多伊的行動非常輕松,甚至都沒有經(jīng)歷過激烈的槍戰(zhàn),僅僅在射殺了一名警衛(wèi)之后,便來到了總統(tǒng)托爾伯特的房間當中。

聽到聲響后的托爾伯特,瞬間被驚醒,他看著眼前這些來勢洶洶的士兵時,被嚇得目瞪口呆。

隨即,反應過來的托爾伯特以乞求的口吻對多伊說道:“只要你不殺我,你想要什么我都能答應你?!?/p>

但多伊不為所動,直接舉槍對準了托爾伯特的腦袋。

幾聲槍響之后,托爾伯特便倒在了血泊當中。

就這樣,利比里亞的總統(tǒng)托爾伯特,還沒搞清楚事情的狀況,就已經(jīng)命喪黃泉。

在槍殺了托爾伯特后,多伊名人將他的內(nèi)臟拿去喂狗,并立即將內(nèi)閣當中的13名政府官員拉到海邊,在利比里亞群眾的歡呼聲中,對他們展開了公開處決。

而多伊這個小小的士兵長,搖身一變成為了這個國家的最高統(tǒng)治者。

但掌握了國家政權后的多伊,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宣布自己就是總統(tǒng)的消息。

而是先給自己封了一個將軍的職位,并且成立了屬于自己的軍政府,把控著整個國家的政權。

上臺后的多伊,將自己對那些自詡為“精英文明”的美裔黑人的怒火,全都發(fā)泄在他們身上。

緊接著,他又逮捕了原政府的幾百名政府官員和內(nèi)閣成員,其中就包括托爾伯特的弟弟。

多伊以威脅國家安全和貪污等各種各樣的罪名,對他們進行了指控,并決定對他們處以十分殘忍的刑罰。

他先是派人將這些政府官員脫光了衣服,綁在了海邊的柱子上,并叫來了當?shù)氐耐林用襁M行參觀。

不僅如此,多伊為了發(fā)泄自己心中的怨恨,還在電視上直播了處決這些官員的全部過程。

上臺后殘暴政策惹眾怒

對于多伊的做法,利比里亞國內(nèi)的土著居民并沒有感到不滿,甚至還認為這是一種非?!罢x”的行為。

因為,多伊幫助他們推翻了壓迫的大山。

在處決完前政府的一些官員后,多伊便開始著手處理國內(nèi)秩序的穩(wěn)定。

但由于他之前的殘暴行為,一些美裔利比亞人都紛紛逃往了美國,并表示自己不愿意再回來。

對此,多伊表示自己的行為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,并沒有其他的想法。

多伊穩(wěn)定了國家的居民后,還宣布如果那些逃往美國的黑人愿意回來,自己可以讓他們擔任政府的官員,一同管理這個利比里亞。

聽到這樣的話,很多黑人也都愿意從美國回來。

而多伊也是按照約定,將他們?nèi)蚊鼮樾抡母呒壒賳T。

彼時的利比里亞的發(fā)展,可以說是蒸蒸日上。如果按照這樣的發(fā)展趨勢,利比里亞的經(jīng)濟說不定日趨穩(wěn)定,群眾也能夠過上安穩(wěn)的生活。

但沒想到的是,此時的多伊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。

他不僅將內(nèi)閣的重要職位全都交給了自己的親信,甚至還用管理軍隊的方法來管理整個國家。

在多伊如此高壓的統(tǒng)治之下,整個利比里亞的群眾整日生活在恐懼當中,生怕自己說錯了一句話,就會被拉去槍斃。

除此之外,為了讓自己的手下保持忠誠,多伊決定用金錢來收買他們。

他先是將部隊士兵的工資,由原先的每月85美元漲到了250美元,并且還保證每年都會給他們發(fā)放額外的錢財。

而如此豪爽的大手筆背后,需要巨大的錢財做后盾。

多伊為了獲得更多的錢財,不僅出賣了國內(nèi)的鐵礦石等自然資源,甚至還接受了來自美國數(shù)億美元的資助。

對此,多伊付出的條件則是,同意美軍駐扎在利比里亞,以及作為美國的情報和宣傳基地。

不僅如此,多伊還大肆搜刮民脂民膏,將整個利比里亞搞得烏煙瘴氣,讓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。

為了能夠在這個國家當中為所欲為,多伊甚至宣布暫停了憲法。這也就代表著,往后整個國家的決策,全都要看他的心情。

此刻,在這位年輕的統(tǒng)治者腦海中,只有“強權”和“暴力”這兩個詞匯。

此后,多伊就像是殺紅了眼一般,凡是反對他統(tǒng)治的人被抓到后,就會立即對其執(zhí)行槍斃。

甚至就連他看不順眼的人,多伊都會隨意殺害。

有一次,利比里亞國家電視臺新聞部的主編,塔尼奧來小心翼翼地來到總統(tǒng)府采訪多伊。

可不巧的是,這天多伊的心情很不好,他一看見塔尼奧便揮了揮手,對身邊的侍從說道:“我不喜歡這個家伙說話?!?/p>

侍從聽到多伊的話后,立刻叫來了侍衛(wèi)將塔尼奧拖下去,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對他一頓毒打。

無論塔尼奧怎么求饒,這些士兵都沒有停下手。

最終,可憐的塔尼奧就這樣被活活地打死了。

更為離譜的是,在1980年10月28日,利比里亞整個國家的報紙都刊登了多伊的新決策。

那就是在國際足球比賽當中,如果球員的成績不好,那么整個球隊的隊員都將會被關押,并且接受十分殘忍的懲罰。

這樣的做法,不禁讓人想起了薩達姆的大兒子,烏代。

他也曾對那些在比賽當中失利的運動員,采用了十分殘忍的酷刑對他們進行懲罰。

除了對政敵和國家曾經(jīng)的統(tǒng)治者殘忍之外,多伊對待“自己人”也是毫不客氣。

在一次會議當中,和他一塊發(fā)起政變的戰(zhàn)友西恩對多伊的做法提出了質(zhì)疑和批評。

盡管在表面上,多伊并沒有說什么,但在他的心里,已經(jīng)開始懷疑西恩與自己有二心,想要“篡權奪位”。

于是在兩天之后,多伊便以西恩的兒子發(fā)動政變?yōu)橛?,下令將西恩和其他四名在會議對西恩附和的官員一塊抓捕。并將他們立即執(zhí)行了死刑。

西恩死后,多伊又將目光放在了奎翁巴身上。

奎翁巴早在多伊發(fā)起政變的時候,就將其看做是自己的心頭大患。但是由于對方的手里掌握著整個國家的兵權,多伊一時之間也不敢拿他怎樣。

在這期間奎翁巴也曾多次向多伊提出建議,希望多伊能夠以國家大事為重,對百姓好一些。

原本奎翁巴是好心,可在多伊的眼里,卻成為了他想要奪權的理由。

到了1983年的時候,多伊找了一個借口,剝奪了奎翁巴的兵權,并將其軟禁起來。

后來,奎翁巴趁著多伊不注意的時候,逃到了國外。

在兩年之后,奎翁巴帶領著自己的隊伍,又重新回到了利比里亞發(fā)起了一場政變。

奎翁巴的政變獲得了不少民眾的支持,但與此同時他也被眼前短暫的勝利沖昏了頭腦。

在占領了利比里亞廣播電臺,掌握了輿論控制權的時候,沒有及時將多伊抓捕,而是放松了警惕,認為多伊已經(jīng)沒有反抗能力了。

隨后,多伊靠著總統(tǒng)府的地理位置,以及兩個營的部隊優(yōu)勢,對奎翁巴發(fā)起了反攻。

最終,多伊成功奪回了國家廣播電臺的控制權,并在廣播當中宣稱奎翁巴的政變已經(jīng)失敗,自己現(xiàn)在安然無恙。

得知電臺失守后,政變隊伍的士氣受到了影響,很快便被多伊所帶領的軍隊所鎮(zhèn)壓。

奎翁巴的這場政變,最后還是以失敗而結尾。

而他本人不僅被當場擊斃,甚至死后尸體還遭到了肢解。

眼見著多伊對“戰(zhàn)友”一個個下毒手,他的另外一位“得力手下”泰勒坐臥不寧,不久后也棄職外逃了。

悲慘的結局

在多伊掌握國家政權后,整個利比里亞完全是處于十分混亂的狀態(tài),經(jīng)濟狀態(tài)持續(xù)低迷,群眾人人自危。

對這種現(xiàn)象感到不滿的利比里亞人民,紛紛發(fā)出了憤怒的抗議,并要求盡快舉行新總統(tǒng)的選舉。

面對著群眾們的憤怒,多伊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,又開始動起了歪腦筋。

在1985年的時候,他一邊對民眾宣布要舉行總統(tǒng)選舉活動,另一邊卻又在暗地里悄悄修改自己的出生日期,讓自己也參加此次選舉活動。

除此之外,多伊更是大肆賄賂,來籠絡人心。

可即便是這樣,多伊的支持率也只有25%。

得知這一情況后,氣急敗壞的多伊再次展現(xiàn)了他貪婪無恥的本性。

他強制性的解散了大選計票委員會,然后又讓自己的親信前去重新統(tǒng)計選票。

最后,多伊以“壓倒性的優(yōu)勢”,獲得了此次選舉的成功。

就這樣,利比里亞的第一位“民選”土著黑人總統(tǒng)誕生了。

擔任了總統(tǒng)之后,多伊的行為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了,整個國家都因為他籠罩在黑暗當中。

百姓們食不果腹,可多伊卻是十分悠閑的享受著富豪般的生活。不僅以自己的妻子“生病”為由,將其送到國外治病,把侵吞國家的錢財全都轉(zhuǎn)移到國外的銀行當中。

面對多伊的貪婪行為,利比里亞群眾的憤怒達到了極限,在他擔任總統(tǒng)的幾年時間里,國內(nèi)就先后爆發(fā)了40多次的政變。

盡管每次多伊都采用十分血腥的方式鎮(zhèn)壓下去,但群眾的反抗也讓他越來越迷戀自己手中的權利,擔心有一天會被別人奪走。

1989年,逃往在外的泰勒帶領著自己的武裝部隊發(fā)起了政變,很快便獲得了利比里亞許多部族的支持和響應。

由于泰勒所發(fā)起的政變獲得了許多部族的響應,并且還有利比亞、科特迪瓦等其他國家的支持,形勢發(fā)展的很快。

1990年6月29日,泰勒調(diào)兵遣將,兵分東西兩路,向首都蒙羅維亞發(fā)起進攻。

眼見大勢已去的多伊,準備逃往聯(lián)合國的維和部隊請求避難,結果在半道上走漏了消息,被泰勒的部下?lián)糁辛送炔俊?/p>

將多伊活捉之后,泰勒親自審問了這個曾經(jīng)的“好兄弟”,并且還上演了一場極為血腥的畫面。

為了弄清多伊私吞公款的下落,泰勒和首席對他進行了十分殘忍的折磨和拷問。

每問一次,多伊如果拒絕回答,泰勒就會命人砍斷他的一根手指。

很快,多伊的十根手指都被斬斷了。

可即便是這樣,多伊仍舊是不肯回答。緊接著泰勒又割掉了他的耳朵和生殖器官等。

多伊無法忍受這樣的酷刑,有好幾次都昏迷了過去。

泰勒見狀,又命令醫(yī)生給他打強心針,并要求醫(yī)生要保住多伊的性命,

他要看著多伊忍受這樣的痛苦和折磨。

隨即,泰勒又將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多伊放在擔架上,送到廣場上供人參觀。

1990年9月9日,多伊渾身赤裸地躺在擔架上,此時的多伊已經(jīng)變得面目全非。

而民眾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,紛紛歡呼雀躍,甚至還高聲喊著:“死得好!多伊死得太好了!”

一天之后,多伊在擔架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氣。

就這樣,原本不可一世的“暴君”多伊,以這種十分殘忍且屈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。

另一邊,取得政變勝利的泰勒,也并沒有帶領著利比里亞走向繁榮,而是走上了和多伊一樣的“暴君”道路。

直到今天,利比里亞仍舊是非洲最為貧窮的國家之一。

關鍵詞: 利比里亞 國家政權 為了鞏固 比賽當中

責任編輯:Rex_01

推薦閱讀